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内鬼”年入30万的秘密

行业投顾 2022-09-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兔金融说 Author 财兔君

招行钱端口水仗扯皮还在、银保监会对中行原油宝立案调查姗姗来迟、江西小伙项招辉无辜背上华夏银行2239万贷款维权四年不能消除影响、农业银行员工违规挪用用户210万银行存款、中信银行为配合大客户,客户资料随便查。工行提前移仓导致客户上百桶纸原油“不翼而飞”、再联想起早些年2100万工行纸黄金宋荣贵一案......


投顾君扒拉扒拉,深感自己的银行黑名单实在太长了,现在又来个CC银行员工贩卖客户信息5万多条,每条80-110元。这货被抓后竟恬不知耻地声称不知道违法。
我母鸡呀!

近日,投顾君看江苏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消息,淮安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共抓获26名嫌疑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

其中,此案提供客户信息的源头竟是一CC银行员工“内鬼”丁某,靠蚂蚁搬家式的贩卖用户信息,年入超30万。
 

早在2019年6月,有人通过QQ、微信公开出售银行信息,包括银行卡对应的卡主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余额设置流水交易,引发警方注意。

后逐步侦查发现,这是一件跨越9省12市,已形成规模化黑色产业链的案件,后被公安部列为“部督专案”的案件。

警方顺藤摸瓜发现,兜售客户信息的源头竟是一银行职员丁某,靠着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查询1条银行卡相关信息,即可获利80~100元不等的报酬。光凭这一黑色收入,年收入就超过30万元

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为了安全起见,CC银行这名员工只卖給第一环中间商,且一般只有一两个人。

第一环中间商再卖给下面的各级代理商,层层代理,一条以银行“内鬼”为源头、大量中间商为中介,通过网络勾兑,贩卖银行卡的相关身份证、电话号码、余额、交易记录的成规模化、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就形成了。

一条信息,从源头到末端,价格可以翻数倍。之后就是个人信息泄露、被推销电话骚扰、银行卡盗刷,隐私泄露的事情总是让人反感且防不胜防。

这门生意,0成本,高利润,唯一的缺点就是违法犯罪了。

被抓后,丁某竟然说,当初只觉得这样做违反银行规定并不知道该行为也触犯法律,“因为我们银行不允许私自把客户信息泄露。”

听了这个陈述,投顾君最大的疑问就是,这小子当初的银行从业法规是怎么过的?有没有点法律常识?


该进去的何止一人?

理了一遍案件过程,投顾君大舒一口气,这回不是公司甩锅个给人拉。

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微博长文“怒斥”其曾经的所属公司笑果文化,一并公开的还有一份起诉笑果文化和中信银行的律师函。文中还透露,在笑果文化寄过来的案件材料袋中发现了自己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为了配合大客户要求,员工工资卡账户明细竟然能随意调取。

其实这在行业内,是银行经理维护、拉拢大客户的常用工具,潜规则。只不过这回被笑果文化的蹩脚律师把非法得来的工资记录寄给了当事人。然后当众翻车了。

 
此事造成笑果文化以此勒索池子,情节特别严重、恶劣社会影响已是板上钉钉。

早在2018年,中信银行太原分行因“未经同意查询个人或企业信贷信息”被罚款50万元,直接责任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移送公安机关。

针对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过这事最让投顾君愤愤不平的是,最后竟然只是一内部员工默默承担起了所以。中信银行的道歉信中提到的“个别员工未严格按照制度操作”。

公司的一粒灰掉到这个“个别员工”头上,结果就是大概率要进去几年了。

亲,毕业季了,有个光鲜亮丽的银行工作要不要干呀?出了事要背锅坐牢的那种。

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仅为14.8%。

员工内鬼蚂蚁搬家的方式实在太原始,更可怕的是APP泄露。房产中介APP、手游APP.....各种APP的注册、充值、交易过程中,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被搜集了,万一泄露,细思极恐。

往期经典回顾


银行员工自杀:职场PUA,到底多恶心?

本科生去建设银行当柜员,会不会很丢人?

好想以后进银行啊!

我建议你停掉“花呗”、“借呗”和“白条”!

最近很火的LPR浮动利率:7句话讲清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还贷到底哪个划算?

违规开对公账户:多家银行客户经理被拘



行业投顾

银行业  融媒体!

金融信息、银行资讯,一网打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